找到相关内容4350篇,用时1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如本法师答:佛门弟子受戒之后皆有“烧戒疤”,不知意义何在?

    重视,唐代时,为防止俗人假冒僧众,故朝廷勒令僧众于受戒时,应燃烧戒疤以为识别。   另据谈玄“中国和尚受戒烧香疤考证”一文所载,则谓烧香于顶之起源,相传系始于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,沙门至德住持天禧寺时,与七众受戒燃香于顶,以为终身之誓。 ...

    如本法师

    佛学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4174612465.html
  • 帕奥禅师答:已经犯了波罗夷罪的比丘是否可以受戒为沙弥?

    问:已经犯了波罗夷罪的比丘是否可以受戒为沙弥? 帕奥禅师答:若他在犯了波罗夷罪之后即刻透露该罪,他就可以受戒为沙弥。但若他覆藏该罪一段时间,并且参与诵戒等,他就不能受戒为沙弥。 返回帕奥禅师问答专题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...

    帕奥禅师

    帕奥禅师犯波罗夷罪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11/09071894035.html
  • 三坛大戒的起源发展与传授——僧尼受戒制度古今谈(六)

      三坛大戒的起源发展与传授——僧尼受戒制度古今谈(六)   自道宣律师于终南山麓清宫精舍创立戒坛及传授具足戒的仪规之后,长安大兴善寺于唐代永泰元年(公元765年)建方等戒坛,置临坛大德僧尼各十人传戒,此为后世受戒时,三师七证的常式。方等戒坛,是禀顺方等经典之文而立的戒坛,所以求受戒者,不拘根缺缘差,并皆得受,但令发大心而已。宋真宗祥符二年(公元1009年)开封太平兴国寺立奉先甘露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9/23101890696.html
  • 披奉如来戒 住持法王城 --- 乞请受戒的办法

    趋向自在涅槃宝城的重要一步。受戒是为了更好的约束自己的言行,提高自己的品行道德,以达到防非止恶,见性成佛的目的。 二、怎样才能受戒受戒是非常严肃、非常认真的大事。在律藏中世尊有着郑重的、严格的谆谆教诫外,随着社会的变化,我们不仅要继承传统的东西,也该适应现实生活的要求,所以现在求戒的沙弥(尼)还必须达到下面的要求才有资格向传戒寺院报名乞求受戒:(一)必须是信仰纯正的沙弥(尼),要爱国守法...

    性妙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62350195.html
  • 四分律的授受与戒体——僧尼受戒制度古今谈(五)

      四分律的授受与戒体——僧尼受戒制度古今谈(五)   道宣律师的戒体论是以成实为宗,又会通了唯识受熏持种的思想,说明戒体的非色非心,而大弘《四分律》于大乘佛教的中国。   六、四分律的授受与戒体   《四分律》又称昙无德部律,由四大分所组成:第一分、二十一卷,专明比丘二百五十戒。第二分、自第二十二卷至三十七卷(有十六卷文):前之九卷明比丘尼戒;后之七卷明受戒犍度,说戒犍度,安居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9/06431990732.html
  • 领纳戒法于心 解行必须相应——虚云老和尚论受戒及行持戒律

    领纳戒法于心 解行必须相应——虚云老和尚论受戒及行持戒律   作者:何小平   一、发心决定得戒品位的高低  发心,本义是说发誓愿以求一切诸佛种子之无上菩提心;平常说的发心,其实说的是一种誓愿,亦即是一种内心的向往。誓,其要义是自制其心;愿,乃为随心而求、志求满足。发心大,愿力就大,就能与佛菩萨的本愿契合,可速疾成就无量殊胜功德;发心低下,愿力就低微,不仅受戒时难以领纳戒法,而且持戒时会...

    何小平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390560756.html
  • 道宣律师与四分律之弘传——僧尼受戒制度古今谈(四)

      道宣律师与四分律之弘传——僧尼受戒制度古今谈(四)   五、道宣律师与四分律之弘传   道宣律师为《四分律》南山宗的创立者,在中国律宗史上,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,为千秋万世的人们所...“五部混而未分,二见纷其交杂,海内受戒,并诵法正(即昙无德)之文,至于行护随相,多委师资相袭,缓急任其去取,轻重互成截断,首乃衍慨披括,商略古今,著《五部区分钞》二十一卷。”智首之弟子道宣,从智首受具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9/23112390718.html
  • 北京龙泉寺举行华严法会 学诚法师在受戒仪式上作开示

    龙泉寺方丈学诚法师(右一)在主持受戒仪式   各位在家同修、各位善男信女:   今天,龙泉寺常住,给大家传授三皈依、八关斋戒。今年的春节,我们龙泉寺举办华严法会,念诵《华严经》,这几天,有好多的在家同修,非常虔诚的念诵,通过新浪网,还有其他的网络,作了直播,全国各地甚至海外的很多居士看到以后也都打来电话,他们都很随喜,很有信心。大家...

    学诚法师

    |龙泉寺|学诚法师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6/02/1458452868.html
  • 如本法师答:受了戒而不持戒,未受戒而心里持戒,两者那一种有功德?

      如本法师答:受了戒不持戒是无法了生脱死的,想证成菩提(梵语bodhi),更是难上加难,因为戒是度生死 的宝筏,正当发心受戒的一念是最尊贵的,受戒 的确功德殊胜,能超生死,共趋涅槃(梵语nirvana),种下这戒因是难得出世之因,八识田中有戒因种子,尽未来际亦必然戒因现前,可继续受戒而修行,这是受戒的殊胜处,但受戒不持戒,这是严重破佛净戒,罪业深重必招果报的。   未受戒而心里持戒,纵得果报...

    如本法师

    佛学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4550912556.html
  • 海空上师答:受了戒就有破戒的过失,等不会破戒了再来受戒”这种说法对吗

    海空上师答:戒有性戒和遮戒之分。 性戒:即是本性就是戒。不仅佛制如此。虽不受戒,犯者亦有罪。如杀、盗、淫、两舌、恶口、妄语、绮语、贪、嗔、痴。 遮戒:又叫止戒。止不行,遮其不行。遮戒必受戒后,犯者才有罪。如菩萨戒。 对学佛者而言,戒若一剂良药。可以医治我们的三业之病。即不会破戒了才受戒的想法。就象“等病好了再吃药”一样荒唐。正是因为“有犯&

    海空上师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6/17025082200.html